砂石粒型差,用对辊制砂机轻松搞定
在当前的砂石骨料生产中,成品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。然而,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许多砂石企业面临一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:砂石粒型差、针片状含量高、级配不合理,导致机制砂不符合国家标准,影响市场销售和工程应用。面对这一难题,传统的制砂设备如锤式破碎机、冲击式制砂机等虽然效率高,但在控制粒型方面存在局限。这时候,一种被重新重视起来的设备——对辊制砂机,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成为解决粒型问题的有效利器。
一、什么是“砂石粒型差”?
所谓“砂石粒型差”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针片状颗粒多:形状不规则,影响混凝土流动性;
级配不合理:细度模数偏大或偏小,无法满足施工要求;
表面粗糙、棱角多:不利于水泥浆包裹,降低粘结力;
含粉量不稳定:影响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。
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砂石产品的附加值,也增加了后期筛分、洗砂的成本。
二、对辊制砂机的工作原理
对辊制砂机是一种通过两个相向旋转的辊子对物料进行挤压、剪切、碾磨等方式进行破碎的设备。根据辊面形式可分为光辊、齿辊、槽辊等,适用于中硬度以下的物料(如石灰岩、白云岩、煤矸石等)。
其核心优势在于:
选择性破碎:只对物料施加适度压力,避免过度粉碎;
可控性强:通过调节辊间距,可灵活控制出料粒度;
粒型更优:破碎后的物料更接近立方体,减少针片状颗粒;
低能耗、低噪音、环保节能:适合绿色矿山建设需求。
三、为什么对辊制砂机能改善砂石粒型?
低速挤压破碎方式
对辊机采用的是低速、高压的挤压破碎方式,相较于高速冲击破碎,能更好地保留物料的天然形态,减少不必要的粉碎和变形,从而获得更均匀、更接近理想立方体的颗粒。
破碎过程温和,减少二次破碎
在冲击式破碎过程中,物料往往经历多次碰撞,容易产生过多细粉和不规则颗粒。而对辊机一次成型率高,减少了反复破碎带来的粒型劣化。
随着国家对机制砂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“绿色矿山”政策的推进,传统制砂工艺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对辊制砂机因其节能、粒型好等优点,正逐步受到行业青睐。